细节决定成败(四十九)

  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亲躬,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密,做到能够细致,像维尔纳那样,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使员工有效法的标本,并形成一种威慑力,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搪塞。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我国企业的不良品率平均在1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可以接受的产品不合格率仅有千分之三。4.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

继续阅读

穷亲戚,富亲戚(2)

    晚上,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一进门,他们都争着向爸爸告状。
    爸爸妈妈都在乡政府上班,爸爸是农机站的站长,他和小姑当年都是考上大学出去的,因为家里贫穷,爷爷奶奶都卧病在床,毕业后主动要求分回家乡的。爸爸兄弟子妹五人,大姑嫁在营口,爷爷奶奶去世后,二叔也去了营口谋生,家里就剩下子妹三人。
    妈妈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厨房,我跟着进去和妈妈聊天。
    我把下午的事学给妈妈听,妈妈说她早就习惯了[……]

继续阅读

穷亲戚,富亲戚(1)

   大舅姥爷和二舅姥爷中午喝完酒后,又在我家院子里互相骂着畜生挥舞起老拳,这已经成了他们在晚辈们面前一个固定的表演节目,每次从上海到山东乡下来只要他们碰到一起一般都会在当天就举行他们之间的“华山论剑”来切磋技艺,我家院子就是他们最好的角斗场。昨天他们刚一见面就想练一把的,幸亏我爸爸他们在场才阻止了他们。他们在上海从不来往,却总能在我们家狭路相逢。
    旺旺,二舅姥爷的儿子,我的表叔,虽然19岁[……]

继续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四十八)

  无限的爱(组织)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德国遍地皆是。30年前,格茨·维尔纳白手起家创建了DM连锁店。他有自己的一套注重细节的经营理念,有的地方还会为注重细节做出一些特别“古怪”的行为。

  当维尔纳走进一家DM分店时,他要求分店经理拿扫帚来。这家分店的经理把扫帚递给维尔纳,非常疑惑地说:“维尔纳先生,我不明白您要它做什么?”维尔纳指着地下的灯光说 
:“您看,灯光的亮点聚在[……]

继续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四十七)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句鼠辈的空话,人类的笑谈。
 
  “魔鬼存在于细节中”,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和规章法案,[……]

继续阅读

桃园三结义

    1 
                    
    公元184年,中国爆发了黄巾起义。在一千八百一十五年后,由于一个历史老师讲到这件事时我打了个瞌睡,于是我被罚站。我恶狠狠的盯了很久黑板,把这个年代深深刻进了记忆。当时老师说那是农民起义。但我后来看了一些史料总觉得那是邪教。后来我知道了方腊是明教的而洪秀全是拜上帝教的。农民起义和邪教的差距有时看来不是特别特别的大。 
    184年张角发动[……]

继续阅读

动物眼中的人

一:小狗:妈妈,我们为什么对主人那么忠诚?
>狗妈妈:对自己的主人都不忠诚,那还算条狗吗?那我们就变成人了,只有人才干这
样的事。

>二: 小猪:妈妈,人那么有能力,为什么要伺候我们呢?
>猪妈妈:这就是人的聪明之处,虽然我们现在衣食无忧,但我们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人类伺候我们,是为了吃我们的肉。先付出,后索取,先做孙子,后当爷爷,这是人类
最擅长做的事。

小蚂蚁:我们为什么要[……]

继续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四十六)

  像老李夫妇一样,许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经营过程中的细节,依靠某些不显眼但极富个性、极能吸引人的细节取胜。而许多消费者也越来越被消费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所“俘获”。于是,“细节经济”也与“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等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际上,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营销行为,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往往就是其中与众不同的细节,而不是其“通用部分”。

  经济活动应该以人为本,人性化是产品和[……]

继续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四十五)

  竞争对手身上(目标)可以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使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人性化是产品和服务的终极目标。但如果这种目标不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那么这是一句空话。在海尔有这样一句话:“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

  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就是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在处理事情时都像一家小
企业,也即大企业懂得小经营,竭尽[……]

继续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四十四)

  ——细节是一种征兆

  我们这一代人一直被灌输这样一种观点: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并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反面哲学命题来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当然,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的,但不断地强化这种观念,会导致人们对具体细节的忽视。这也是现代史上理论僵化、教条之类的错误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其实,正如孟子向梁惠王所设问的:有  
“能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的[……]

继续阅读